一季度和四月份的经济数据着实让最近的讨论再次热闹了一把。而经济的数据与房地产分不开。先是一季度数据向好,接着是四月份数据较差,其实短期的市场波动并不能完全代表市场大势,但是却被人们解读得五花八门。安家新媒体曾经对一季度的市场暴涨给予了提醒,如果再暴涨下去,调控大棒临头并非不可能。果然,4月的调控让市场冷静了下来。依然受房地产影响的经济数据也由此明显波动。那是不是意味着市场将步入深渊?其实,这还跟政策有关,如果政策执行力度到位,那么市场可能会实现软着陆,并不会出现大问题,当然可能需要调整的阵痛。 人民日报海外版昨天16日援引专家文章称,在分析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时,既不能因为有经济数据一时向好就认为“没事了”,也不应该看见有的数据变差就断定中国经济“不行了”,而是要认清形势,客观、全面、辩证看待。如果能明白体制机制改革与经济转型升级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且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已不同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不会对“强刺激”抱有幻想了。 说这种话虽然少了一些偏激,但这才是真正的辩证看问题。人民日报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还是基于很多人仍然在期待着4万亿落地,期待着中国经济需要房地产,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是毫无道理,这么多年,的确给了人们很多的幻想和希望,所以当遇到问题时不难想到国家的救市。然而真的时代不同了,莫不说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就连房地产自身也不一样了。 文章在分析中说道,现在的经济现状是有成绩也有问题,成绩是激励自己的,而克服问题是让自己成长的。“事实上,‘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早已明确的政策基调。这就是说,我们既不搞所谓的‘强刺激’,也会适度加大需求端管理,为整个经济转型升级营造必要环境。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及时出台各项具体的改革措施并狠抓落实,而不是看见困难就想依赖政策刺激。” 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不可否认,然而多年来,开发商的思维习惯已经形成惰性模式和等靠要形式,一旦市场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有人兜底,不用担心。而这种思维到现在显然很过时,最大的后果就是许多人丧失了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未来房地产和经济改革的重点。 就在当天,习大大1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强调,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求,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供给侧改革也就意味着过去的老办法不可持续,一直是加杠杆,而如果要转向也不可能戛然而止,来个紧急刹车,应该是在一定时期内有步骤地降杠杆,这才是保证市场稳定的条件。 而去库存的路还很长,所以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也将延续供给侧改革和去库存并行的思路下稳步发展,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而如何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句话也意味深长,接下来再解读这句话。
|